编者按:第十六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于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策实教授在此次大会上带来了“中国乳腺癌重要基础转化研究”的学术报告。会后,陈策实教授继续与我们分享了相关问题,强调了乳腺癌转化研究中,基础和临床的协作,以及如何更好地发现临床痛点、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性。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审批号:CN-69746
肿瘤瞭望:目前我国乳腺癌转化研究现状如何?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陈策实教授: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我国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在本次大会上的报告主要聚焦于基础研究。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每年发表于Cancer Research等杂志的高水平论文至少在50篇以上。最近几年中,临床试验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这个过程离不开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的转化。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今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发表于Cell Research的FUTURE临床试验1,该研究成果的发布基于该团队2019年发表于Cancer Cell上的基础研究,即中国三阴性乳腺癌多基因组学的研究。这项研究发现中国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分成4种不同的亚型(免疫调节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基底样免疫抑制型、间质型),而且每一种亚型的驱动基因靶点也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开发出了相应的诊断试剂,用3个生物标志物做免疫组化,即在病理上可以简单的把病人分为不同的4种亚型,且对4种亚型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临床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从基础到临床转化的一个研究。
此类案例其实还有很多,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的专家也都希望能够进行更好的合作,从而进一步推动转化医学进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团队也发现了一些已上市很久的药物(如米非司酮、二甲双胍)对三阴性乳腺癌会有很好的抗癌作用2,3。这些基础研究想要转化为临床研究,除了需要临床医生的关注,还要有企业或者科学基金的支持。尽管实际临床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基础研究是为临床研究服务的,基础研究成果只有转化到临床才有更大的价值,多方合作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肿瘤瞭望:转化研究涉及到基础医学、统计学、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平衡这几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以使患者达到最大化获益?
陈策实教授:对于临床上难治性的耐药或者晚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甚至部分无药可治的患者,我们怎样能够更好的帮助到病人?我本身不是临床医生,我的理解是临床医生要想让患者获得最大获益,必须非常熟悉目前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在研但未获批的药物和治疗技术。一方面我们要牢牢把握目前国际临床研究进展,掌握ASCO、ESMO、圣安东尼奥等国际会议相关领域进展,还要经常参加全国性的乳腺癌大会,跟进国内研究进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与制药公司的合作,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参与到临床试验中,尽可能多的实现获益。此外,还需要及时了解临床指南和共识中用药的变化。这点对于医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临床知识,还要对相关领域治疗目前的前沿进展(如免疫治疗、细胞治疗)以及最新的临床试验的药物的情况都要很关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帮助我们的患者。
肿瘤瞭望:转化研究是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从基础到临床的路很漫长,作为转化研究的实施者,您认为应如何去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临床研究顺利实施?
陈策实教授:目前,我们许多基础研究的开展纯粹是基于科学家的个人兴趣,因此细胞动物模型可能与临床有差距,这就使得有些工作很难在临床中得到转化。其实科学问题最好的思路来源于临床,这就要求我们的科学家能够和临床医生们打成一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找到临床痛点,并设计合理的基础研究的实验,以解决这些科学问题,最后把成果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所以,转化医学实际上就是从临床到基础,再从基础到临床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虽然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或者做好还是非常困难的。
目前有一个很好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型医院中建立了基础建实验室,也鼓励更多的基础研究专家在医院开展工作,并招收基础研究的博士后到实验室开展工作,这样一方面能促进基础和临床的双向转换,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开展MDT讨论。基础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一起开展工作,就会发现一些共同的问题,基础研究的专家可以进一步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将来得到的成果也可以在病人身上进行试验。
另外我觉得跟制药公司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目前的很多临床试验离不开制药公司,虽然目前我国很多药物都是模仿国外的研究,但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合作和一致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可以做到“me too”,也可以做到“me better”。国内的恒瑞医药、三生药业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医药公司的崛起一定可以推动国内的基础到临床的转化研究。
参考文献:
1、Yi-Zhou Jiang, Yin Liu, Yi Xiao, et al. Molecular subtyping and genomic profifiling expand precision medicine in refractory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 FUTURE trial. Cell Research. 2020
2、Shi, Peiguo et al. “Metformin suppresse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by targeting KLF5 for degradation.” Cell discovery vol. 3 17010. 18 Apr. 2017, doi:10.1038/celldisc.2017.10
?3、Lin, Yuqi et al. “Discovery of novel mifepristone derivatives via suppressing KLF5 expres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vol. 146 (2018): 354-367. doi:10.1016/j.ejmech.2018.01.056
(声明: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号:CN-6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