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十届欧洲乳腺癌大会(EBCC)对一些乳腺癌领域的争议问题进行讨论,比如新辅助治疗的争议问题。我们现场采访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张建国教授,张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参会感受,介绍了最新的新辅助治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和保乳治疗的策略。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张建国教授:EBCC会议是中国和世界乳腺癌学者都非常关注的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乳腺癌专家济济一堂。乳腺癌治疗进展一直走在实体肿瘤治疗的前列。近些年来,我们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检测技术、肿瘤异质性相关基因的检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进展在此次会议中得以体现,“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检测技术进步与乳腺癌预防及临床治疗的结合”是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
我作为一名外科大夫更关注乳腺癌外科治疗方面的进展。EBCC会议对一些乳腺癌领域的争议问题展开讨论,3月10日上午,在“临床科学论坛:新辅助治疗争议问题(Clinical Science Symposium: Controversial Issues With the Neo-Adjuvant Approach)”专场,来自德国和瑞士的两位学者分别对“新辅助治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新辅助治疗后的保乳治疗”做了非常精彩的报告。德国学者指出,新辅助治疗后的前哨淋巴结活检还有其用武之地的,应谨慎地应用并选择合适的患者。运用双染法、同位素示踪法等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有帮助,我们要以尽量减少手术范围但不影响疗效为原则。新辅助治疗后的保乳也有很多争议,因为新辅助治疗后患者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边界不容易测定,瑞士学者的报告指出,新辅助治疗后把原发灶完全切除、保证切缘是阴性、有很好的美容效果的保乳手术是可行的。但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手术前需要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的联合评估。
EBCC 会议日程中设置了中欧乳腺癌专场,来自中国的徐兵河教授担任主持、邵志敏教授和江泽飞教授的团队都有非常精彩的报告,这是一场中欧专场的学术盛宴,中国声音在此次会议上非常引人注目。欧洲学者也对中国的乳腺癌研究现状和临床治疗非常感兴趣,提出了很多问题,他们对中国的乳腺癌治疗感到钦佩,发出了赞扬之声,并表示今后广泛合作的可能。
专家简介

张建国 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乳腺专家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Annals of Surgery中文版乳腺专刊编委;中华乳腺病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