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瞭望》:唑来膦酸不仅对骨转移有作用,对其他部位的病灶也有作用,这在乳腺癌的国际性临床研究中已被观察到,在本次会议中您也提到唑来膦酸联合TKI给晚期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您觉得其中可能的机制有哪些?这一现象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王永生教授 中国华西医院
《肿瘤瞭望》:唑来膦酸不仅对骨转移有作用,对其他部位的病灶也有作用,这在乳腺癌的国际性临床研究中已被观察到,在本次会议中您也提到唑来膦酸联合TKI给晚期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您觉得其中可能的机制有哪些?这一现象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王教授:其实我们最早做这个研究是想调查一些其他数据,不只是针对骨转移。现在报道的很多,在免疫方面的,如影响巨噬细胞。因为针对骨转移本身,影响骨吸收的破骨细胞破坏也是从单核巨噬细胞演变而来的。从现在的基础研究结果来看,唑来膦酸对巨噬细胞本身也是有作用的。现代研究发现在肺癌组织里面,巨噬细胞含量比较多,而且都是抑制性巨噬细胞。它也有可能对免疫产生一些影响。另外,现在也有研究报道它可能对IL-6的途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们从基础方面本来是想了解它是否有其他的机制,但是这个机制强不强,首先要问问临床是否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再谈这个机制会比较有意义。
《肿瘤瞭望》:临床研究都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而进行的,那么您这项研究的思路是从哪里得到了启发呢?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您觉得它对临床实践的意义是什么?
王教授:这个启发还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刚才提到的从基础研究方面,另外我们也检索了一些资料,在乳腺癌方面对OS是有一定的影响。实际上对肺癌的化疗方面,它的OS和PFS也是有影响的。在肾癌的患者中明确了它对替开类药物是否有正效的作用。目前肺癌患者群体进行靶向治疗在亚洲的群体中会更多,本身肺癌的骨转移几率就很高,所以这部分患者人群数量很多,但究竟对它们影响的情况如何,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个临床回顾性研究。
《肿瘤瞭望》:唑来膦酸防治骨质疏松时该如何应用?
王教授:其实临床上已经常规在使用了,一旦诊断骨转移,现在都主张早期、规律、长期的使用,这个有一个相对的标准,但是临床上还有一些认识误区,认为病人的转移灶很小,病人没有症状,不着急使用。实际上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这个观念可能不是太恰当,这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肿瘤瞭望》:作为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中国身影,请您向国内众多在一线和实验室辛勤奋斗、为医学事业和患者利益奉献青春的学者们谈谈您的感想。
王教授:因为我自己也做一些转化的研究,同时也做一些临床工作,如果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从而进行转化研究,这样更能够调动我们的兴趣,但是这个做起来会很苦,白天更多的时间在临床,需要占用更多工作外的时间进行研究。这个工作一方面是有兴趣,另外一方面是很有意义的,可能将来对临床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