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钟”声“惠”言 系列第9期:纳武单抗新辅助治疗可切除肺癌的5年随访结果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3/6 13:26:58  浏览量:536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现代肿瘤学的发展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多种突破性的治疗手段,肺癌也成为更新最为迅速的实体瘤之一。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深入、全面掌握该领域重磅进展,《肿瘤瞭望》携手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钟华教授及韩宝惠教授,联手打造临床进展系列推送——“钟”声“惠”言。

现代肿瘤学的发展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多种突破性的治疗手段,肺癌也成为更新最为迅速的实体瘤之一。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深入、全面掌握该领域重磅进展,《肿瘤瞭望》携手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钟华教授及韩宝惠教授,联手打造临床进展系列推送——“钟”声“惠”言。通过对高质量肺癌领域临床研究的解读,以促进临床诊疗实践的提高。第9期,两位教授为大家带来“纳武单抗新辅助治疗可切除肺癌的5年随访结果”的解读,全文已经于近期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
 
 
研究摘要
 
研究目的:针对PD-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辅助治疗可切除的NSCLC患者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前期我们报道了新辅助纳武单抗治疗可切除NSCLC患者的数据,发现这一治疗手段安全且具有令人鼓舞的主要病理学缓解(MPR)。我们报道了本研究随访5年的数据。据我们所知,这是该领域目前最长的随访结果。
 
研究方法:这是一项单臂临床研究,纳入I-IIIa期NSCLC患者,患者在手术前接受3mg/kg、共计4周期的纳武单抗治疗。计算患者5年RFS率、OS率并评估与MPR与PD-L1表达的关系。
 
研究结果:经过中位63个月的随访后,患者的5年RFS率和5年OS率分别为60%和80%。达到MPR及PD-L1≥1%的患者具有更好的RFS的趋势,HR分别为0.61(95%CI,0.15-2.44)和0.36(95%CI,0.07-1.85)。随访5年的时候,9例评估为MPR的患者,8例患者仍然存活且未出现疾病复发。评估为MPR的患者未出现肿瘤相关的死亡事件,与此相反,评估为非MPR的11例患者,6例出现疾病复发,3例患者死亡。
 
患者的RFS及OS
 
研究结论:接受新辅助单药纳武单抗治疗的可切除NSCLC患者,5年临床预后较历史对照数据更好。MPR及PD-L1表达阳性可能与较好的RFS有关,但样本含量较小,难以得出确认性结论。
 
研究解读

韩宝惠教授:新辅助免疫治疗代表了当前可手术患者或潜在可手术患者一种前沿的治疗模式,目前已经衍生出来了多种不同的治疗模式,包括免疫单药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化疗或联合免疫组成的治疗策略。单药免疫的新辅助治疗整体MPR在18%-45%之间,而进一步联合化疗可将MPR提高至85%左右,完全病理学缓解率也有进一步提高,因此,对于可手术的患者,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相较于单纯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为这部分患者建立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我们团队近期在JAMA Oncology杂志也刚刚发表了一篇文章,针对目前新辅助治疗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合理的干预非常重要,在这期间,需要密切评估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带来的风险及相应获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并根据患者手术后的病理给予个体化治疗。虽然新辅助治疗领域取得一些研究进展,但是,目前多数研究结果并未提供超过5年的随访数据,这一数据是随访时间最长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样本含量较小,且在单药治疗领域属于较为理想的数据,研究结论还需要其他长期随访结果的支持。
 
钟华教授:从本研究首次数据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开始,新辅助免疫治疗短短5、6年的时间便积累了众多的循证医学数据,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模式,这些研究数据解决了一些临床问题,但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目前的新辅助免疫治疗缺乏长期随访数据的支持,该研究公布的长期随访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领域缺乏长期随访结果的空白,不过稍显遗憾的是,这一研究样本含量较少,只能提供一些线索。目前,关于新辅助治疗,还存在很多需要解答的问题,包括标志物的选择、适宜人群的识别、治疗策略的优化、主要研究终点的合理性等。在这一研究中,PD-L1表达超过1%的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似乎具有更好的疗效,但是部分研究数据也发现,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如MPR等与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无关。此外,临床还需要留意的一个问题是影像评估和病理评估的不一致性。例如,在NADIM研究中,分别有33%和73%的影像评估为SD及PR的患者,最终评估为病理学完全缓解,因此,如何避免这种不一致性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值得进一步讨论。随着更多的靶点被陆续发现,针对PD-1与TIGIT、LAG-3、TIM-3等组成的双抗、三抗等也已经开始了在新辅助治疗领域的探索,有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
 
参考文献:
DOI:10.1158/1078-0432.CCR-22-2994
 
韩宝惠教授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名誉主任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国务院津贴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执行委员
CSCO肿瘤血管靶向专委会主任委员
卫生部呼吸内镜培训基地主任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向分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内科医师分委会副会长
 
钟华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会生物免疫学会理事会理事
CSCO非小细胞肺癌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向分子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会员
美国肿瘤临床协会会员等学术职务
以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身份从事肺癌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课题4项,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子课题1项,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1项
多次获得: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型医师奖”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