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扎实的数据,奏“凯”EGFR的一线治疗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11/7 11:33:13  浏览量:592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埃克替尼(凯美纳)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肺癌领域第一款靶向治疗药物,其研发、应用及推广曾经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誉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

埃克替尼(凯美纳)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肺癌领域第一款靶向治疗药物,其研发、应用及推广曾经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誉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埃克替尼的研究数据非常扎实,在临床前剂量探索、注册临床研究、大型真实世界研究、策略优化研究、转化医学研究、术后辅助治疗领域研究,均有丰富的数据。在二代和三代药物已经获批一线应用的前提下,作为一代EGFR-TKI的埃克替尼,一线治疗是否还有一席之地?
 
01
充分的研究证据链
 
早期药代、药动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埃克替尼的早期临床研究展示了非常有益的安全性数据。在一项剂量爬坡研究中,研究者给予四种不同剂量的埃克替尼治疗:100mg、每日两次;150mg、每日两次;125mg、每日三次;200mg、每日两次。每一个剂量组的患者均未出现超过2例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随后,研究者又进行了更高剂量的爬坡,从“250mg、每日三次”开始,直到“625mg、每日三次”,最终确定的最大耐受剂量为“500mg、每日三次”的剂量,而这一剂量与埃克替尼获批的临床常规给药剂量“125mg、口服、每日三次”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不仅给埃克替尼留下了足够的安全窗,同时也为后续开展加量治疗及联合治疗提供了充分的数据。
 
埃克替尼的药代、药动数据
 
大型注册临床研究
 
?大型注册临床研究:在获得埃克替尼充分的安全性数据的前提下,埃克替尼进行了两项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ICOGEN研究和CONVINCE研究,以证实该药在临床的疗效。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头对头的非劣效III期临床研究于2013年9月在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这项研究纳入全国27家研究中心的400例患者,仅用时9个月就完成入组。最终,埃克替尼组和吉非替尼组分别有199例和196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埃克替尼在PFS水平非劣效于吉非替尼,两组中位PFS分别为4.6个月和3.4个月,HR=0.84,95%CI:0.67-1.05。在这项研究中,埃克替尼也展示了其更好的安全性数据,两组任何级别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和70%,P=0.046;药物相关腹泻发生率更低,两组分别为19%和28%,P=0.033。基于这项研究数据,埃克替尼顺利上市。
 
此外,埃克替尼还和当时的另外一种标准治疗方式——含铂双药化疗进行了头对头的比较,即III期CONVINCE研究。III期CONVINCE研究仅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669例患者筛查,并最终入组296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埃克替尼组或化疗组,两组基线特点均衡可比。埃克替尼组90%以上的患者存在远处转移病灶,并有27.7%的患者基线有脑转移。
 
从疗效看,埃克替尼丝毫不亚于其他一代EGFR-TKI类药物。埃克替尼组和化疗组在经过中位18.0个月和15.7个月的随访后,共出现202例终点事件,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11.2个月和7.9个月(HR 0.61,P=0.006),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9%。研究者评估的数据与此类似,两组中位PFS分别为9.9个月和7.3个月(HR 0.65,P=0.005),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S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9.6个月,全组出现172例死亡事件(埃克替尼组和化疗组分别为89例和83例),两组中位OS分别为30.5个月和32.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54。从安全性看,埃克替尼组和化疗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和24.8%,治疗相关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和23.4%。两组分别有2%和17.5%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止。埃克替尼组同样更优。
 
埃克替尼的两项关键注册临床研究
 
大型真实世界研究
 
由于在临床试验中患者的入排有严格的标准,因此临床试验中的数据能否在真实世界中复现十分重要。随后,埃克替尼又在真实世界中开展了大型的上市后IV期临床研究。这项研究共有6087例患者登记筛查,其中5549例患者纳入安全性及肿瘤响应评估,接近30%的患者年龄超过70周岁,任何级别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5%,最常见的为皮疹(17.4%)及腹泻(8.5%),仅有3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在665例携带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可评估患者中,ORR和DCR分别为49.2%和92.3%,治疗线数并未显著影响患者疗效。一线、二线及三线接受治疗的患者ORR分别为56.3%、49.5%和43.7%,DCR分别为95.1%、92.3%和73.0%。大型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为患者应用埃克替尼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依据。
 
埃克替尼在真实世界中的数据
 
策略优化研究
 
在临床上,携带21L858R突变的患者,通常对TKI的响应稍差,鉴于埃克替尼的安全性数据,能否给予高剂量的埃克替尼治疗,以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疗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INCREASE研究应运而生。研究发现,给予翻倍剂量(250mg、口服、每日三次)的埃克替尼治疗后,患者的中位PFS达到12.9个月,与接受标准剂量的19del的患者疗效基本相似(12.5个月),优于接受标准剂量(125mg、口服、每日三次)患者的9.2个月。而就安全性来看,增加剂量并未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三组的安全性事件基本类似。
 
埃克替尼加量治疗21L858R突变患者
 
除了加倍剂量的探索,埃克替尼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也为EGFR突变患者的治疗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埃克替尼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对比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的临床研究中,联合方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PFS(16个月对比10个月,HR 0.59,P=0.003),且整体安全性可控。ALTER-L004单臂研究中,埃克替尼与安罗替尼的联合治疗也实现了15.1个月的中位PFS。
 
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对比埃克替尼单药
 
埃克替尼联合安罗替尼
 
转化医学研究
 
基于组织检测EGFR突变可以指导埃克替尼的应用,那基于外周血检测是否同样可以指导埃克替尼的应用呢?近期,JAMA Oncology杂志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CHALLENGE研究)发现,基于外周血ct-DNA的检测结果同样可以指导埃克替尼的临床应用。在CHALLENGE研究中,研究者共纳入116例患者,患者均诊断为肺癌但无法进一步明确组织分型,所有患者基线ct-DNA均为EGFR突变阳性且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给予埃克替尼治疗。研究发现,患者的ORR率达到52.6%,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10.3个月和23.2个月。从数值上看,与基于组织诊断EGFR突变且给予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相似。
 
基于液体活检指导埃克替尼的应用
 
术后辅助治疗领域研究
 
在晚期治疗领域,埃克替尼已经展示了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那么在术后辅助治疗领域,埃克替尼的疗效如何呢?在这一领域,埃克替尼是唯一一款获批的一代靶向药物,研究数据发表于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给予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治疗2年后,中位DFS由标准化疗组的22.1个月延长至47.0个月,降低复发风险达64%,3年的DFS率分别为63.9%和32.5%。在亚组分析中,评估为N0-1和N2的患者,HR值均为0.36,均展现了获益;而不同T分期及手术方式的患者,同样可以从这样的治疗中获益或者展现获益的趋势。在EVIDENCE研究中,化疗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14%,而埃克替尼组仅为1%。基于此,埃克替尼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用于术后辅助治疗的一代EGFR-TKI药物。
 
EVIDENCE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
 
02
进一步思考:一代EGFR-TKI是否还有用武之地
 
目前,在EGFR这条通路已经有了一代(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二代(达可替尼、阿法替尼)及三代(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等多款药物获批临床应用。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代药物均获批临床应用的情况下,一代药物是否还有生存空间呢?
 
当然,从指南角度看,三代药物由于其出色的疗效及安全性,已经成为优先治疗推荐,但是,临床是否应依据指南按图索骥?临床常规是否存在一体适用的治疗策略?可能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有脑转移的患者,自然以三代药物作为优先治疗推荐。但是,对于肿瘤负荷较低、仅仅局限在胸腔内转移的患者,部分研究显示,一代药物也可以带来15~16个月的中位PFS,这种情况下的“物尽其用”,同样是值得考虑的策略。此外,针对21L858R突变,部分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三代药物相较于标准剂量的一代药物并未给患者带来获益,一代药物埃克替尼的加量是值得考虑的治疗选择。此外,已经有众多研究探索了一代EGFR-TKI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化疗、血管靶向治疗等,患者最终的OS基本在45个月以上,甚至在联合化疗的NEJ-009研究中,患者的中位OS已经突破50个月。考虑到埃克替尼更好的安全性数据,其与化疗、血管靶向治疗的联合,完全可以作为可以考虑的治疗选择。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