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2022 CSCO BC︱江泽飞教授: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一起向未来!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4/14 10:44:57  浏览量:913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2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于4月8~9日在线上顺利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们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饕餮盛宴”。

编者按:“2022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于4月8~9日在线上顺利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们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饕餮盛宴”。《肿瘤瞭望》特邀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泽飞教授回顾会议亮点,梳理会议内容。
 
秉承CSCO“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宗旨,办好2022 CSCO BC年会
 
江泽飞教授:受疫情影响,2022 CSCO BC年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这使得本次会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此次会议的举办也传承了CSCO“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宗旨,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们参与到会议中来。
 

科学前沿
 
马军教授、秦叔逵教授等CSCO各领域的领导都出席了本次会议。此外,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院士分别为我们带来了关于“精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和“细胞焦亡与肿瘤免疫”的科学前沿的报告。同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也为我们带来了液体肿瘤学前景的展望。
 

新药研发
 
基于国内产品出海受阻及新药研发等问题,我们邀请到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何如意博士、何静博士、邹建军博士、宁志强博士、汪来博士、陈晓媛博士,来共同探讨在这一领域我们应有的态度。
 
 
尽管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但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在目前的格局中,我们应立足于何处?此外,在研究设计方面,我认为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例如,如何选择指标(研究终点)?我们都希望看到患者总生存(OS)的改善,但也应根据临床患者的特点进行主要终点指标的选择。一般来说,若患者生存期只有一年,通过药物治疗将其延长至一年半,就说明治疗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患者生存期为10年,我想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用无进展生存(PFS)来替代OS这一终点了。PFS能否转化为OS?PFS作为研究终点能否被认可?怎样选择合适的研究终点?针对这些问题,各位专家在会上也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并进行了讨论。
 
研究终点的考量就如同跳高比赛中横杆高度的选择,当横杆高度为一米时,大家都能轻松跳过;横杆高度为5米时,大家肯定都跳不过去;临床研究终点的指标选择也是这个道理。同时,临床研究终点的选择也是有水涨船高的趋势的。就好比肚子饿的时候,吃饱就是主要的生理需要,一旦这一需求被满足,下一个需求就是吃得更营养、更健康。临床研究中对照组的选择也尤为重要。选择一个很差的对照组,可能标准治疗方案比治疗组的效果还要好;而选择一个很好的对照组,可能治疗组获益不明显。所以我们要科学的、动态的观点来管理研究终点和选择对照组。
 
诊疗指南
 
诊疗指南专场,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乳腺领域其他专业委员会的同道们,对相关指南进行了解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炅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疗指南和规范(2021版)》的要点解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组长刘荫华教授为我们讲解了《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的要点。
 
 
 
2022版CSCO BC指南在会上进行了发布,CSCO BC专委会的专家们也对2022版CSCO BC指南的相关内容做出了解读。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分别就2022版CSCO BC指南早期和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诊疗要点更新做出了梳理,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分别就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及HR+晚期乳腺癌部分的更新进行了介绍。
 
 
“诊疗指南专场”设计的目的是我们想让大家了解到,在临床决策过程中不一定仅仅靠某一本指南,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大家拿几本指南去对比哪里不一样。这就好比某个地区的地图,内容都是大同小异,只是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地图侧重点不同。不同病人应用哪一版本指南更合适呢?我们推出的CSCO AI系统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当我们打开CSCO AI系统时,可以迅速找到相关的国内外指南,并综合病例进行分析,给出治疗建议。本场会议中,我们安排了一个病例讨论环节,大家共同就不同临床医生决策和CSCO AI系统决策的差异进行了对比,CSCO AI系统可以帮助不同层级和不同经验的医生做出最佳的决策。
 
名家视角




 
在本届全国乳腺癌大会上,中国学者的贡献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4月9日上午,我们邀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为我们带来了“非编码核酸对乳腺癌抗肿瘤免疫调控”的讲课,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乳腺癌的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的相关内容。此外,我们还邀请到他们团队中两位杰出的青年科学家——江一舟教授和苏士成教授,分享了他们自己从入学到带领团队再到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这不仅让很多青年同道们感到非常羡慕与佩服,同时也会激发大家对临床科研的兴趣。之所以邀请这四位专家,是因为宋尔卫院士和邵志敏教授作为大师级别的学者,多年来在致力于探索患者治疗方案的同时,也一直引领和指导着团队方向。他们不仅是优秀的临床医生,更是卓越的医学家和临床科学家。他们团队中的年轻骨干也是顺着这样的培养方向,从临床发现问题,然后设计临床研究,最终解决临床问题的。
 
分类治疗
 
在分类治疗部分我们邀请了张频教授、刘强教授、余科达教授、袁芃教授等乳腺癌领域专家来谈谈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HER2+乳腺癌患者、HR+乳腺癌患者,迄今为止我们的进步在哪里,应该如何去治疗。
 

智能导航 临床实践
 
最后的“智能导航 临床实践”环节是CSCO BC大会的一个传统,我们邀请了国内各界同道来共同讨论临床诊疗中所遇到的真实的病例。对既往治疗的合理性以及现有治疗手段和未来治疗的决策进行讨论,相当于做一个智能导航引导下的临床决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临床医生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对专家同道们的看法及临床指南中的推荐进行综合考量,并给出更佳的治疗策略。如之前肿瘤达到7~8cm才做新辅助治疗,现在对于肿瘤2~3cm的HER2阳性或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大家也普遍接受行新辅助治疗,这在临床治疗中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另外,化疗方案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都用阿霉素、紫杉醇,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联合治疗,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序贯化疗,有些人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能需要用加用铂类,有些人可能要加免疫治疗,对于BRCA突变的患者则需要奥拉帕利治疗。
 
 
尽管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无法邀请所有的同道来到北京参加会议,但我们依然还是克服了困难,成功召开了这次大会。目前,有些专家、老师处于被隔离的状态下,有些则是在临床一线,再次感谢所有同道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参与此次会议。同时,也感谢所有工作人员,感谢所有的媒体朋友,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这个专业和领域的关注,希望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在抗癌的道路中,一起向未来!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