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ASCO]大咖圆桌会:血液、胃肠、肝胆三大肿瘤热点研究探讨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6/8 11:30:57  浏览量:2628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当地时间2017年6月2~6日,第53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2017 ASCO)年会在芝加哥盛大召开。ASCO年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临床肿瘤学盛会之一,每年都吸引全球超过30000名肿瘤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

 

孙惠川教授(左)、刘德龙教授(中)、孙伟劲教授(右)

6月3日会议期间,《肿瘤瞭望》特别邀请美国纽约医学院血液肿瘤专家刘德龙教授,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消化肿瘤专家孙伟劲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孙惠川教授接受采访,三位大咖分别从血液、胃肠和肝胆肿瘤三方面分享了本次ASCO参会感受和热点研究。
 
血液肿瘤热点透视
 
刘德龙教授:这次跟大家分享的是2017 ASCO大会上血液肿瘤治疗方面的进展。自2016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后,血液肿瘤相关研究又有了新的报道,包括一些大型临床试验进展。
 
在淋巴瘤方面,本届ASCO大会报道了两项大型临床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
 
BRIGHT
 
第一项是来自美国纳什维尔的Ian Flinn博士带来的Ⅲ期临床试验BRIGHT(Abstract 7500)5年随访。该研究在初治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一线对比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方案和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R-CHOP)或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R-CVP)方案[BR vs R-CHOP/R-CVP]。
 
通过五年随访,研究发现BR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无事件生存(EFS)和持续缓解时间(DOR)都优于RCHOP/RCVP组,而总生存率没有明显区别。这说明BR方案在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和安全性方面都是不错的。
 
StiL NHL1
 
第二项值得关注的淋巴瘤进展是德国研究者Mathias J. Rummel博士报道的StiL NHL1研究(Abstract 7501)9年随访。这项研究也是比较一线BR方案与R-CHOP方案治疗惰性淋巴瘤和套式淋巴瘤吗,先前已报道过5年和7年随访结果。
 
本届ASCO大会上,研究者更进一步,报道了中位113个月的长期随访结果,再次证实BR方案在PFS、EFS和TTNT(至下次治疗时间)方面均优于R-CHOP方案,且在远期副作用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BRIGHT和StiL NHL1两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奠定了BR方案在惰性淋巴瘤和部分套式淋巴瘤中一线治疗地位。
 
?CAR-T免疫治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火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本次ASCO年会上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Carl June博士对CAR-T免疫治疗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报告,他在会上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口号:“让CAR-T更伟大”。
 
大家知道,这是模仿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当时竞选口号。而如何让CAR-T治疗更伟大呢?一方面,可以将CAR-T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比如CAR-T19和Pembrolizumab结合。有早期研究发现PD-1抑制剂可以降低CAR-T的细胞消耗,增加临床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感触比较深的是,Juneno博士提出CAR-T免疫治疗可能会引起延迟性肿瘤溶解综合征。以前大家认为,CAR-T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后,一般在15天左右会出现肿瘤溶解综合症以及肿瘤杀伤的临床表现。这段时期临床医生会比较关心患者的身体情况,然后认真对待。
 
现在发现,有的CAR-T细胞可能在输入体内45天后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这必需引起重视,减少患者的生命危险。
 
近几年,ASCO大会血液肿瘤诊疗方面的报道不断加强,这也是我参加ASCO的重要原因。以上就是我对今年ASCO大会血液领域研究最主要关注点和感触。
 
接下来有请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孙伟劲教授给我们分享一下他对今年ASCO大会的主要感受。
 
消化肿瘤热点透视
 
孙伟劲教授:今年ASCO大会消化道肿瘤有几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热点:
 
大肠癌辅助治疗3个月 vs 6个月
 
第一个是大肠癌的辅助治疗。众所周知,从2004年MOSAIC研究到现在,大肠癌的辅助治疗没有出现特别重要的进展,临床上Ⅲ期和部分Ⅱ期高危患者常用FOLFOX方案化疗,疗程六个月。而在长达半年的FOLFOX辅助化疗中,神经毒性经常出现,甚至有10%~15%的患者长期存在。问题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六个月的疗程是否准确。
 
先回顾一下大肠癌六个月的辅助化疗时间是如何确定的。上世纪90年代只有5-Fu时,大肠癌的辅助化疗疗程是1年。在1996年,有临床试验发现大肠癌患者术后5-Fu治疗6个月和1年的临床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从那个时间开始,临床医生在大肠癌中一直沿用辅助治疗6个月。
 
20世纪初,有学者提出辅助治疗3个月是不是可以达到同样预期效果,以减少化疗毒性。但因为辅助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治愈患者,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而未应用于临床实践。当FOLFOX化疗方案出现后,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此问题。
 
本届ASCO年会的全体大会上,LBA1研究IDEA汇集分析6个大型Ⅲ期临床试验的数据,在大肠癌中比较3个月和6个月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这6个临床试验分别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开展,治疗方案包括FOLFOX和CAPOX,入组的患者群体相似。因为是不同的临床试验,因此要谨慎地看待结果。
 
IDEA研究按照非劣效性设计,从统计学角度,辅助治疗3个月对比6个月的非劣效性没有绝对达到:在T1-3N1亚组,3个月的疗效和6个月几乎相同,3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83.1%和83.3%,符合试验设计(HR=1.01);而在T4或N2亚组,3个月辅助治疗在统计学上没有达到6个月的效果(HR=1.12)。
 
从IDEA研究结果来看,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有了新的选择,特别是对于T1-3N1的大肠癌患者,可以考虑选择术后3个月辅助治疗。同时该研究也发现,FOLFOX和CAPOX方案之间也有一定差别,似乎CAPOX在3个月辅助治疗中有更好的疗效,但最终结果还需要时间沉淀。另外,不同研究中患者身体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奥沙利铂和5-Fu剂量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免疫治疗
 
第二个是免疫治疗,主要就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即PD-1/L1抑制剂。几周前,美国FDA批准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治疗带有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的实体瘤患者。
 
今年ASCO上大量研究,特别针对消化道肿瘤的研究都证实PD-1抑制在MSI-H胃癌、肠癌中的疗效,相关进展非常值得关注。Pembrolizumab的获批同时也是美国FDA首次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而不是发生部位所批准的抗肿瘤疗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过去很多实体肿瘤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而从现在开始,可以根据MSI-H来选择一样的治疗药物,这无论对临床医生还是患者都非常重要。尽管MSI-H在胃癌、肠癌等肿瘤中的发生频率不同,但对此类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大大提高,并且能够限制化疗的毒副作用。
 
液体活检
 
第三个是早期肿瘤复发的监测。这个领域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很多信息提示,对于Ⅲ期或Ⅱ期的肠癌或其他肿瘤,循环血液里肿瘤DNA(ctDNA)的测定有助于提早发现肿瘤复发。虽然是相对早期的试验,但已经证明ctDNA是可用、可行的。
 
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使肿瘤患者的随访不仅限于过去常用的体检、肿瘤标志物检查(CEA)、CT/MRI或者PET/CT。如果监测到ctDNA,那么对提高治愈率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有诸如二代测序、高通量测序等,也许明、后年的ASCO上会有很大的进展。
 
目前这个领域非常引人注目,而且非常有前景,这就是我对今年ASCO的感想。
 
肝胆肿瘤热点透视
 
孙惠川教授:首先非常感谢刘德龙教授的邀请,也感谢《肿瘤瞭望》的邀请。我是外科医生,今年也是第一次参加ASCO。以前肝癌药物治疗的进展很少,所以我一直参加外科会议,但最近药物治疗的进展较多而且我认为外科医生也需要要学习肿瘤药物治疗的知识,所以我就来到了本届ASCO大会。
 
今年ASCO上肝胆肿瘤领域比较重要的进展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大家都知道,肝癌分为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而胆管细胞癌治疗一直是肿瘤内、外科的难题。今年有两项比较重要的报道,一项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后,辅助治疗可以选用吉西他滨。欧洲一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首次证明,术后吉西他滨辅助治疗可以改胆管癌善患者生存,这是非常重要的进展。因为目前在外科领域,胆管细胞癌术后如何治疗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判断。
 
另外一项研究来自于匹兹堡大学的孙伟劲教授,使用VEGFR、BRAF抑制剂瑞戈非尼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有一定疗效。尽管是Ⅱ期研究,但也是一个非常好提示,也许以后可以继续做Ⅱ期试验来验证。另外国内研究者采用索拉非尼治疗肝内胆管癌的Ⅱ期研究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
 
还有从去年开始,肝胆肿瘤在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CheckMate系列相关Ⅱ期临床试验证明PD-1抑制剂治疗肝癌有不俗的疗效。以往很少见到肝癌领域的药物治疗能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但PD-1抑制剂治疗可使这个比例大幅提高,达到10%左右。目前我们也在参加国际多中心以及国内企业启动的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探索PD-1抑制剂治疗肝癌的疗效。刚才孙教授提到,MSI-H突变实体瘤患者在美国可以应用PD-1抑制剂治疗,但在国内目前尚未看到使用生物标志物驱动药物治疗的相关试验。
 
另外,国内肝癌系统治疗中标准方案是FOLFOX4化疗,但化疗后很多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会激活。现在有临床试验提示,FOLFOX4化疗期间同时应用抗病毒治疗能够避免乙肝病毒的激活。
 
等线尽管今年ASCO大会整个日程中肝癌的内容比较少,但随着肝癌发病率的提高,治疗需求不断加强以及新药逐渐进入临床,期待未来几年肝胆肿瘤领域会有更多的进展。
 
专家简介
 
 
刘徳龙 内科学教授
 
美国纽约医学院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河南医科大学学士,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免疫硕士,导师为汤钊猷院士,纽约Mount Sinai医学中心博士学位。纽约Albert Einstein医学院内科住院医师,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 癌症中心血液-肿瘤专科医师。现任美国纽约医学院内科学正教授, Westchester医学中心白血病&骨髓移植中心非清髓干细胞移植主任。
 
被评为《New York Magazine》最佳医生,《Westchester Magazine》最佳医生. 参与和主持多种临床实验。发表论文百余篇。创办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杂志并担任主编。CAHON美华血液肿瘤专家学会创任会长
 
 
孙伟劲 医学教授 
 
临床医学博士 
 
美国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血液肿瘤科消化道肿瘤主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消化肿瘤中心主任。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Abramson癌症中心的医学副教授,胃肠道肿瘤医学主任。现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医学中心医学教授,消化道肿瘤内科主任,消化道肿瘤中心共同主任。
 
在许多同行评审的杂志中公开发表各类文章,作为消化道肿瘤学专家主编了《消化道肿瘤的多学科诊断与治疗》。已公开发表100多篇文章。并在以下专业杂志担任责任主编、副主编、编委和编审。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消化道肿瘤指导委员会肝胆工作组成员,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胃肠肿瘤核心委员会成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科学计划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委员。曾任CAHON(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学会)主席。多年担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消化道肿瘤的主席或共同主席。国际消化道肿瘤学会(ISGIO)教育计划总监。美国医师学院院士。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美国最佳医生’。
 
 
孙惠川 教授
 
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兴趣是肝脏外科手术安全性和肝癌治疗的新方法。
 
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其中,干扰素治疗肝癌的研究曾发表在200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共同通讯作者)。
 
曾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奖二等奖;作为第一承担人六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任琳琳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孙惠川刘德龙孙伟劲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