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人物》是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推出的全新栏目,青年学者对话乳腺癌领域大家,将流金岁月落于纸面,把心路过往信手品悟,一期一会一篇章,为你讲述每一个真实的传奇力量,献给所有关注乳腺癌患者命运的读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png)
《新见·人物》是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推出的全新栏目,青年学者对话乳腺癌领域大家,将流金岁月落于纸面,把心路过往信手品悟,一期一会一篇章,为你讲述每一个真实的传奇力量,献给所有关注乳腺癌患者命运的读者。本期我们将对话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余科达、李俊杰、张剑、范蕾教授。
编者按:第一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以下简称“CBCS指南”)于2007年发布,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十几年间,随着治疗理念及治疗指南药物的更新迭代,指南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几经更新。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亮教授就CBCS指南的更新分别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余科达教授、李俊杰教授、张剑教授和范蕾教授,请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指南的更新与变迁。
黄亮教授:从2007年至今,CBCS指南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您对CBCS指南下一版的更新有何建议?
吴炅教授:从2007年至今,十几年间,CBCS指南经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其中的循证医学证据也越来越体现着时效性,这也是十几年来CBCS指南内容发生的主要变化。
CBCS指南的主要特点为“防治融合”,其中有专门的章节谈及乳腺癌患者的预防。乳腺癌是“可防可治”的疾病,绝大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即便患者转移复发之后,也能通过药物控制实现长期生存。
“内外兼修”也是CBCS指南的一个重要特点。乳腺癌是一种系统性疾病,除了外科治疗之外,系统治疗也占了非常大的篇幅。在指南中,我们对乳腺癌患者治疗的原则性问题以及一些循证医学证据做了更为详实的介绍和解读。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指南推广也由过去的常规宣讲,变成了多种渠道、多种媒介共同进行。如指南发行版本不仅有全文本的,还有精要版(小红书)。小红书小巧便携,在内容上对每一个章节要点不仅进行了文字描述,还进行了图文解析和脚注注释,逻辑较为清晰。当大家在临床上诊疗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拿出小红书进行参考。这样能灵活的、全面的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应用指南。同时,指南每一要点之后又附上了几个关键的临床研究,以便于我们能更好掌握这些证据和研究要点。
既往指南相关的工作凝结了CACA-CBCS专委会所有同道的智慧和心血,感谢大家的努力和付出。展望未来,我们一定会沿袭原来的工作,继续做好指南的编写和推广。同时,考虑到CBCS指南每两年更新一次,非常重要的年度创新研究成果不能及时纳入其中,所以我们对于精要版指南(小红书)会每年进行一次更新,并在公众号和小程序中及时进行更新,让指南传播得更快、更准确,与国际前沿同步。
我们一直鼓励专项的指南、共识编写工作的开展,随着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在国内新的临床应用趋势,更鉴于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累积,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在《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基础上共同商讨制定了《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专家共识(2022年版)》,新增了腔镜乳房重建、胸肌前乳房重建及乳房重建的个案管理等内容,并将初版的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切除章节更名为保守性全乳切除,并做了大量内容补充及更新。专家共识是在CBCS指南框架中针对一些非常有特点的临床问题形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广大从业人员来说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此外,更新版专家共识也对胸肌前乳房重建、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手术等临床热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相信本次更新会推动各层级医院提高乳腺肿瘤整形及乳房重建临床水平,提升治疗规范化,优化治疗结局,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十四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将于2022年10月25日~27日举行,由于疫情原因本次会议将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本届论坛将邀请国内外乳腺外科和整形外科的大咖,结合手术演示和学术交流,着重介绍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外科处理、各种类型的游离皮瓣以及植入物乳房重建、腔镜乳房手术、脂肪移植等新技术在乳房重建手术中的选择与应用;更有costa等多项国内多中心重磅研究的结果发布,也将围绕胸肌前乳房重建的适应症、腔镜乳房手术溶脂法的优劣性、淋巴水肿的全程管理等方面作精彩的演讲及圆桌讨论,最新版的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专家共识也在会上发布。大会将为我国乳房重建领域学者提供最新鲜、最全面、最持续的乳房重建领域前沿进展,相信通过今年会议的交流和学习,一定让大家获益满满,欣喜而归。
黄亮教授:《2021版CBCS指南》诞生的同时,其精要版“小红书”也诞生了。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小红书”有何特点和优点。
余科达教授:从2007年第一版CBCS指南诞生到现在已经整整14年过去了。14年间,我们不仅要进行内容的更新,还要进行形式的改良。形式的改良也是“小红书”诞生的契机,因为通过形式的改良,能够让所有的一线医生最快的掌握精华部分,并能在临床进行应用。因此,我们对指南进行了优化,从而提炼出了指南精要版——小红书。
小红书主要有两个特点,即简洁性和实用性。简洁性——小红书中总共有10个章节内容,涉及到乳腺癌的诊断、治疗、病理、放疗、化疗、辅助治疗、挽救治疗等,这些问题也是临床医生特别关心的问题。实用性——小红书中有明确的诊疗路径指引,其中每项证据级别,每个参考文献都十分明晰,所有的内容都是以表格化、图像化、注释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方便临床医生参阅。
此外,小红书还有统一化、图示化等特点,同时还对证据级别进行了优化,其中最高的级别就是推荐方案,其次是考虑方案,最后是可选方案。通过文字上的优化、图形上的解构能让所有的读者最快、最清晰的了解它的全貌和精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