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CACA-GU2016)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报告了“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现状”,在《肿瘤瞭望》的采访中,叶定伟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的中西差异以及改善中国前列腺癌诊治的策略。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jpg)
在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CACA-GU2016)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报告了“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现状”,在《肿瘤瞭望》的采访中,叶定伟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的中西差异以及改善中国前列腺癌诊治的策略。
叶定伟教授介绍说,前列腺癌在欧美是男性第一大肿瘤,死亡率排在肿瘤的第二位。中西方的前列腺癌流行病学有很多差异。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人聚集区(新加坡、香港、台湾)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但是也远低于欧美。从全球而言,国内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仍然处于中低位水平。中国大陆的标化发病率是16/10万,比港台、新加坡等地区发病率低50%以上。
中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1)种族的差异:高加索人、非裔美国人发病率高和他们的基因有明确关系,我们也发现了中国大陆患者和欧美患者之间的基因差别;2)生活方式差异,欧美人群前列腺癌高发和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密切相关。西式生活方式(比如更早开始性生活、有更多的性伴侣、熬夜久坐等)也是影响发病率的因素。
最近20年间,前列腺癌在中国男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从20位之外上升到第五位,发病率增高和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西方化有关。我国的前列腺癌的发病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别,港、台地区为前列腺癌最高发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北京等发达地区其次,而农村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这种急剧上升的发病趋势没能被遏制,在未来10年间,前列腺癌有可能成为排名前三位的中国男性恶性肿瘤。
如何改善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
中国的前列腺癌的生存率不容乐观,肿瘤治疗的疗效主要取决于疾病分期和治疗手段。在中国,50%以上的前列腺癌是晚期和高危患者。应对这种现状的策略是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重视治疗规范性和多学科综合诊疗。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也有责任和义务普及前列腺癌知识,使老百姓更好地意识到这一肿瘤对中国老年男性的危害,以期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在前列腺癌治疗和临床研究方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泌尿肿瘤团队做了很多工作:为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作为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学组的组长,叶定伟教授带领前列腺癌学组20余位专家发起、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今年11月19号发布,这项共识对于中国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有望解决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筛查的争议,使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的筛查工作有章可循。其二,晚期或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需要多学科综合诊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2005年就率先建立了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MDT诊治模式成为临床常规,使前列腺癌诊疗效果明显提升。这种MDT诊疗模式应当在全国大力推广。其三,为了使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泌尿肿瘤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转化研究,在国外权威杂志上发表,也在国内也取得了发明专利,这些都是对患者有用的研究。
专家简介
叶定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NCCN肾癌诊治指南中国版编写组副组长,NCCN前列腺癌、肾癌和膀胱癌亚洲诊治共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科金终审专家、亚太前列腺癌学会(APPS)执行委员、亚洲冷冻治疗副主席。